close
太和宮位於新竹縣關西鎮東興里,該宮自創建以來,曾二易廟址,均係當時墾主衛阿貴,即竹塑社課館先祖所施捐。原址在復興庄(即今關西鎮,乾隆時稱美里庄)咸菜甕街。今大同路之廟址,係光緒年間遷建,真正創建是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一百八十餘年,稱得上具悠久歷史之寺廟。
溯自乾隆五十八年,有先民陳智仁者,得福建總督之批准開墾美里庄,乃勸導同志,奔走連絡,俾得開埤做圳,力求有益於安居樂業,然而風雨無情,蟲害不絕,勞多獲少,在所難免,加以瘴氣蒸鬱,瘧疾肆虐,眾不堪其苦,並決議將美里庄改稱復興庄,期其吉利。至嘉慶年間,墾主及住佃民眾等,咸冀三界爺,神靈護佑,乃募款興建,於咸菜甕街(現關西警察分駐所一帶)興建太和宮,座北向南,吉度分金,奉祀三官大帝。從此年年豐稔,歲歲平安,風調雨順,物皇民康。
清同治年間,復興漸次發展,人口日益眾多,因廟宇經風雨之侵蝕,破損不堪,遂有黃台三、黃台貴等發起,集資銀圓四千,即行修築。台澎割讓日本後,該宮被佔作竹北二堡辦務署址,因廟內有抗日份子,該宮殿堂被日人焚燬,信徒嫌此地不祥。迨至光緒二十六年,望族羅碧玉、陳祥生、陳裕亭、陳文海等決定重新再建,即在今址築成太和宮廟宇,廟貌煥然一新。
民國十八年,共時尚為日據,威菜甕改名為甘關西庄,當時因廟宇年久失修以致屋漏牆頹,望族羅碧玉,及其他信士發起,共襄盛舉,集資五萬餘圓,組成建廟委員會,並塑三官大地寶像。新建廟貌堂皇,莊嚴偉觀,香煙不絕,四境清平,萬民歡樂。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