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宮,位處竹南鎮龍鳳里後厝仔,殿宇堂皇,廟貌巍峨,為一座歷時二百餘年,深具歷史意義之古廟。
該宮正殿主祀天上聖母,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左廡奉祀觀音佛祖,右廡安祀關聖帝君。平日香火興盛,尤以每年宮內諸神聖誕千秋日,外地朝香客蜂湧而至,絡繹於途,熱鬧非凡。
該宮歷史悠久,故殿內存有古匾古物極多,如懸於大門入口處橫樑上之道光二十八年陳復與叩立之「德參乙六」古匾,同治十一年陳紹熙叩立之「惠我無疆」;懸於神龕上力之光緒十一年 塹 垣春官第信紳鄭如蘭敬奉之「與天同功」匾額;此外尚有咸豐二年之「垂慈篤祐」等古匾。除了這些逾時百餘年之古匾外,龍鳳宮內亦有自地下挖出之清道光十六年石製香爐一座及大明宣德年製之古銅香爐,
現均由廟方妥善保存。「龍泉井」為一口與廟齡同時之古井,現仍存於龍鳳宮內,相傳民國初年,附近里民得惡疾者頗眾,皆前來此井求取龍泉,飲後百病不藥而癒,因使龍泉井名聲遠播,至今仍有信徒前來宮中求取泉水汲飲。現宮殿內龕上之三媽聖像,據聞靈驗異常,每逢神明出巡,三媽真神降臨時,左足即自動脫落,除非神明退身,否則銜接不上,眾信皆謂神奇,故亦有人稱之為跛腳媽祖。
該宮正式創建年代為清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 ) ,但遠溯自明末清初時,大陸紛亂,民不聊生,百姓紛紛前往湄州島媽祖廟祈求香火護航,渡船前來台灣。因神靈威顯,每求必應,故居民乃粗建草茅一座,以奉祀媽祖香火。當時每逢夜晚,草茅附近常顯靈光,金光閃爍,漁民每於出海前夕,前往茅屋焚香祭拜,果然漁獲大增,益使漁民虔誠信奉,堅定不移。後因茅屋附近之沙土遭受海風強烈侵蝕,信徒乃卜筶於神前,經筶意指示,遂遷建今日之廟址,改建成泥土磚造之廟宇。道光十五年,媽祖復於香爐前顯靈,指示居民遷往內地(後厝仔)以避災難,致是媽祖威靈膾炙人口,傳遍鄉里。翌年,後厝地主陳家感於媽祖之神威,自願獻出大坑園作為廟地,遂即斥資鳩工,破土興建媽祖娘娘宮殿,以供居民永久奉祀,並正式命名「龍鳳宮」。
清道光二十年,新竹望族皇賜孝坊舉人鄭東桂為感謝媽祖顯示神方,癒其父宿疾,乃前往福州籌購大杉、石材,並延請大陸有名師傅來台,興建一座宮殿式兼有兩廂之廟宇。迨至民國十九年,歷時近百年之土角建造廟宇全部拆毀,神像暫遷他處奉祀,地方士紳鄭溪泉、力番生、鄭毓卿、葉登貴、洪水生、陳宗德、陳清萬、方錦祥、林石枝、陳石頭、陳安慈等發起,苦心勞力,募資建築,歷三年餘,於民國二十二年完成。
民國三十五年,呂玉印、呂景賢、鄭樹民、鄭青苗、陳阿吾、林萬全、胡爐、林加令、林尾吉、蔡強、蔡石財、林阿枝、洪鉗鈷、林印、許水生、林岩、吳漢坤、林阿燈、陳旺等旌大公鄭金泉,機關手鄭金城,搭乘「周明興」船,由舊港出發,前往湄州進香,並拜請媽祖香火回來,今該宮仍存有當年懸掛於船首之「台灣省新竹縣竹南鎮后厝龍鳳宮添上聖母湄州譪祖一條龍」之令旗。
民國四十三年董事方番生、葉登貴、林春貴、呂玉印、鄭樹民、鄭海、陳精、呂景賢等共同發起募資修建宮宇屋頂,並建造鐘鼓亭式座照。
民國五十五年陳錫坤、李金漢、林春貴、李榮華、林樹、林清標、陳福順、林溪泉等鑑於廟宇破舊,乃發願重新予以擴建,歷經年所,終於完成今日所見金碧輝煌、美侖美奐之宮貌。
該宮歷經多次修建後,廟貌日趨完善,時管理委員會負責人陳錫坤暨全體委員,鑑於工商社會,人類只求物質滿足,世風日下,道德式微,乃決心舉辦公益慈善事業,誘導勸善,蔚成風氣。因推展有方,屢獲政府首長頒贈獎狀匾額。如懸於該宮左壁之「熱心公益」, 為內政部長林洋港所頒贈之 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及推行文化建設績優紀念之匾額,此外尚有獎狀多張,俱是該宮極力興辦慈善事業之鼓勵。
為使該宮益臻完美,陳鍚坤等乃於後殿策劃恭塑天上聖母神像,高一百三十六台尺,堪稱獨步東南亞之巨型塑像。像內並設計十一樓建築,底樓提供予鎮公所,作為龍鳳里里民活動中心,二樓為湄州天上聖母神殿,有監察院長余俊賢頒贈之「裕國佑民」匾額一方,及省府主席李登輝頒贈匾額「護國庇民」一方;其餘各樓計有醫療診所、圖書館、勸善堂、偉人館、美術、藝術、音樂等文物館,期使民眾多一休閒去處,並可增廣腹筍,淨化思想,陶冶身心,鼓勵向善。若站立於頂層,可以遙望海天一色之台灣海峽,更可窺視遠近之峰巒名勝。神像後庭,並計劃設備遊樂公園,期使人人能儘情享受自然之優美景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