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新祖宮簡介
大海茫茫列無岸無邊觀於天天高在上
飄風發發正可危可懼傒我后后來其蘇
新祖宮奉祀主神天上聖母及勒建緣起
乾隆五十一年冬,台中地方移名中最有影饗的領袖人物林爽文聚眾反叛,在大里伐莊(今之台中縣大里市)起事。短短一個月內破大墩、彰化城、諸羅、斗六門、南投等地。未幾,南路莊大田亦攻鳳山縣,南北兩路會師合攻台南城,至此戰火遍及全台、府城告急。於是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四日清廷派水師提督黃仕簡,率兵由金門抵鹿耳門,四月六日陸路提督任承恩,率兵由興化抵鹿港,再命總督常青督師來援,但均未能能奏功,情況由劣勢轉為危急,震動清廷。八月初乾隆皇帝降旨,詔命其最親信之滿州鑲黃旗人協辦大學士陝甘總督嘉勇公福康安為大將軍率領巴圖魯侍衛數百員及十萬大軍,戰船數百艘於十月二十八日由福建崇武澳出發,海途中忽遇颱風侵襲海浪波濤洶湧,全軍譁然,福康安亦失色,於是虔禱聖母,果得庇佑一時風平浪靜,十一月初一日大軍安然抵鹿仔港,一時港口檣桅如櫛,連接數里之遙,軍威大振,十一月初四日開始進軍,兵臨諸羅數縣所向無敵,福康安默知有此奇蹟,乃聖母神助,於是上奏天子,是年臘月奉詔撥賜國帑就鹿擇地敕建天后宮以奉祀,並委任候補知府德明額督工興建,自此清軍連戰連捷,勢如破竹,十二月征剿北路,至五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南北兩路戰事均告平息,其間祇不過三月餘,同年德明額受將軍委任督建之天后宮,其一切工程皆與文武各官及紳耆、董事人等同襄厥事,於丁未臘月之吉,砌基豎樑,戊申五月廟貌告成,蒙賜國帑一萬一千餘圓,未敷之數四千八百圓由總董事林振嵩輸誠勉力,六月間奉像入廟,乾隆皇帝加封本宮聖母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后」,其位尊至高凌駕於其他各地媽祖廟之上。
新祖宮建築格局與民間俗稱之由來
本宮係乾隆皇帝敕建,其建築格局屬宮殿模式,殿之兩廂設有長廊之文武朝房,以供文武官員行香時休憩之所,殿前建有拜亭一座,每隔五步舖設方形石一塊,朝拜時由拜亭五步一跪而入,四週砌石環牆門外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御敷之石碑,其結構之雄偉,一般寺廟所罕見。本宮建廟即由朝廷管理祭祀、欽詔文武官員每月朔望依例行香,有乾隆皇帝御筆「佑濟昭靈」匾額,福康安亦親書「后德則天」匾額於五十三年荔月以匾以褒揚聖德,歷年來名宦顯紳敬獻匾額者,宜□不勝枚舉。
本地民間人士為有別於緊鄰本宮五十公尺處之聖母廟俗稱為「舊祖宮」簡稱「舊宮」本宮俗稱為「新祖宮」簡稱為「新宮」。
本宮歷年來重修沿革
本宮自乾隆五十二年建廟以後即由官方管理祭祀,至嘉慶十一年北路理番同知汪楠鑒及宮貌雖存,而受風雨剝蝕難堪,致會商前董事職員林文濬等,集泉廈巨商富賈捐資興工重修,逾三月而告竣工(重修天后宮碑記可稽),歷經十八春秋之後,番司馬王苗佩、遊府溫兆鳳又見宮殿頹塌,首捐倡議,舉薦職員王景福負責再重修,鳩匠經營,於是道光十三年興工,至道光十四年孟冬而告完成,廟貌蜿峨煥然一新。(重修天后宮記石碑可稽)。
歷年來執掌者善與管理,又蒙聖母神威顯赫,香火鼎盛。迄至光緒二十年中日戰爭,沿海戒嚴,清廷以楊枝珍為防台督辦,劉永福為協辦,率師蒞台註守海疆要地。佈政使唐景鬆置巡撫,台灣紳士邱逢甲帶士勇衛中部彰化等地。光緒二十一年二月日軍攻佔澎湖,局勢已無可遏止,清廷詔李鴻章為全權大使,東渡議和,二一月二十二一日簽訂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日人佔據台灣時期,曾在本宮週圍築屋供為日吏住宿之所,實為本宮帶來空前未有之浩劫也。因之,廟貌破舊不堪,在日人皇民化運動之下,任其荒廢歷五十餘年。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幸得我英明先總統蔣公領導之下,經過八年抗戰,終於民國三十四年日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從此台灣重歸祖國懷抱。光復後,由地方信徒鳩資修補廟貌,日漸恢復往日盛況。
特殊史蹟文教
一、匾額類:
1「佑濟昭靈」乾隆五十三年御筆匾額,日本人統治五十年間廟貌任其荒廢
,至台灣光復後無人管理匾落於地,有當時鹿港鎮鎮民代表會李姓主席發覺,逐
偕同鹿港鎮長陳培煦一同提往鄰近之媽祖廟,待本宮施天恩、施瑞西二位信徒查
覺阻止已來不及迄今橫懸於鄰近之「舊祖宮」正殿。
2「后德則天」──乾隆五十三年歲次戊申荔月協辦大學士嘉勇公福康安敬立。
3「海天光被」——道光庚寅年仲秋台灣府鹿港同知王蘭佩敬立。
4「恩昭瞬息」——道光乙巳年孟秋鹿港廳眾弟子同叩。
5「表海揚休」——光緒三十四年重修總理辜顯榮敬立。
二、古器物類:
1「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御敕之石碑在日人皇民化政策下被腰折,迄今下落不明。
2「石香爐」咸豐辛亥安徽省楊炳衡捐獻。
「石燭台」年代不詳。
「石花瓶」年代不詳。
花瓶特徵:除刻花外,另有對聯分刻在左右瓶上:「新祠台地憑依在,祖廟湄洲 享祀長」
碑記
敕建天后宮碑記——福康安立乾隆五十三年戊申荔月。
天后宮田產記——乾隆五十七年壬子夏肆月福建台海府北路理番海防同知漳州府督捕同知新安金棨謹記。
重修廟宇碑記——嘉慶十二年十二月誥授中憲大夫前任直隸順德府知府署北路理番同知汪楠敬立。
重修天后宮記——道光十四年甲午冬十月賜進士出身台海嘎瑪蘭通判署鹿港海防同知陳盛韶撰並書總理工務職員王景福暨董事施錫杯迎禧同勒石。
嘉勇公福康安親王略傳:
福康安,字瑤林,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傅恆之子也。初以雲騎尉世職授二專侍衛。再遷頭等侍衛擢戶部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
乾隆三十八年夏,師征金川,擢內大臣,賜號嘉勇巴圖魯。
四十一年春,金川平。論功,封福康安三等嘉勇男。授雲貴總督。
四十三年,移四川總督,兼署成都將軍。四川莠氏為盜寇。命福康安捕治。逾年,福康安疏言盜已徐戢,陳善後諸事。擢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召還京,署工部尚書。授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
四十九年,甘肅回田五等立新教,糾眾為亂。旋授陝甘總督。擒其渠。以功,
進封嘉勇侯。轉戶、吏二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五十二年,臺灣林爽文為亂。命福康安為將軍,而以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督師
討之。解嘉義圍,進一等嘉勇公,賜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
五十三年,臺灣平,賜黃腰帶、紫僵、金黃辮珊瑚朝珠。命臺灣、嘉義皆建生
祠塑像,再圖形紫光閣。旋授閩浙總督。
五十七年三月,福康安師出青海,捷聞,上為賦誌喜詩書扇,並解御用佩囊以
賜。六月,轉戰皆捷。上詔褒福康安勞,授武英殿大學士。師還,加賜福康安一等輕車都統昇其子德鄰,授領侍衛內大臣,視王公親軍校例,置六品頂戴藍翎
三缺,官其謙從。復圖形紫光闊,大學士阿桂讓福康安居首。
五十八年,加封嘉勇忠銳公。移四川總督。
六十年,貴州苗石柳鄧,湖南苗吳半生、石三保等為亂,命福康安討之
。賊潰,進封其子。
嘉慶元年,染瘴病作,五月,卒於軍。
留言列表